希望逐漸熄滅的昭和台北
那年春末,三橋町的天空像是被誰用鉛筆塗抹過,陰鬱得讓人喘不過氣。人們還沒來得及從昨日的夢中醒來,警報聲便像撕裂布幕的尖叫劃破清晨。美軍的轟炸機群自南方雲層湧現,黑色的機影在陽光下投下巨獸般的陰影。 炸彈如雨傾瀉,爆炸聲一波接一波,震碎了玻璃、磚瓦與人們的心臟。三橋町的巷弄裡,熟悉的藥草香、麵包店的酵母氣息、孩童的笑聲,都在烈火與濃煙中消失。老宅的屋瓦被炸飛,紅葉園的圓窗碎裂,曾經熱鬧的街角只剩下焦黑的斷垣殘壁。 人們奔逃於火海與瓦礫之間,恐懼像潮水一樣將希望一點一滴沖刷殆盡。有人緊抱著家人的遺像,有人拖著受傷的鄰居,有人則在廢墟中尋找失散的親人。那一夜,三橋町的燈火全數熄滅,只剩爆炸後的餘燼在夜色裡閃爍。 台北大空襲,發生於1945年5月31日,是這座城市史上最慘烈的浩劫。美軍117架B-24轟炸機在短短三小時內投下超過310噸炸彈,將台北市區化為火海。據統計,當日台北死亡人數超過三千,傷者及無家可歸者數萬,無數民宅、學校、廟宇與官署建築毀於一旦。三橋町作為市區一隅,也未能倖免於難,原本的繁華與溫情在烈焰中化為灰燼。 當火光終於熄滅,天色微明,倖存者在焦土上尋找過往的痕跡。希望,像那座城市的鐘聲一樣,在爆炸聲中逐漸遠去,只剩下記憶裡斷斷續續的旋律,提醒著後人:這座城市曾經燃燒,也曾經痛苦地等待黎明的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