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末日預言」假說?
在咖啡館的午後,隔壁桌的母子低聲交談,話題繞到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「末日預言」。母親說,最近聽說大安區有不少有錢人都悄悄飛去歐洲避難了。兒子問:「真的有那麼嚴重嗎?」母親搖搖頭,語氣裡帶著一點半信半疑:「反正有錢人總是消息靈通,寧可信其有吧。」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。2025年7月5日的「末日預言」來自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作品《我所看見的未來》,預言當天將發生毀滅性地震與海嘯,引發台灣各界討論和焦慮。新聞報導中,確實有企業大老、設計公司老闆選擇提前放假,甚至有部分企業主、富豪選擇在預言日前飛往歐洲或其他國家「避難」,希望能「離開地球表面」以避開災劫。國際間也出現富豪搶建末日地堡、避難所的現象,顯示全球對災難預言的敏感與不安。 不過,專家普遍認為,這類預言缺乏科學根據,台灣地震學界與官方都強調目前無法精確預測地震,呼籲民眾不必過度恐慌。即使如此,末日氛圍下,社會上仍出現各種防災、避難的行動與傳聞,成為這個時代特有的集體心理現象。 於是,咖啡館裡的母子對話,也成了這場預言風暴下,台北日常的一道剪影——人們半信半疑地討論著未來,既有現實的焦慮,也有一點都市傳奇的荒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