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3, 2025的文章

親中政黨刺激鐵桿深藍新生代反向覺醒

馬世芳長年以「音樂人、作家、資深廣播主持」形象活躍,其家族出身深藍、政治立場向來低調;今年2月他與吳明益、楊双子等201位作家連署聲明,支持罷免遭指「親共」的國民黨立委,理由是在野黨粗暴刪減文化預算、輕忽國安風險。深藍背景名人首次公開站上「反共罷免」舞台,象徵兩件事: 文化界主流意見已不再畏懼「政治表態」,願意以罷免工具對抗親中路線。 深藍家族二、三代中的「價值分裂」被凸顯——傳統對國民黨的情感凝聚力正在鬆動。 為何此刻容易觸發「覺醒」? 國民黨親共標籤愈貼愈牢
國民黨在立法院多次阻擋國安、文化預算並自稱「交流至上」,被年輕選民視為威脅台灣主權。 國際局勢拉高安全感焦慮
美日對台安全聲明、烏克蘭情勢,讓「抗中保台」成為顯學,保守家庭的年輕人也被迫重新評估自身立場。 社群世代資訊多元
網路平台削弱了家庭內的單向政治灌輸;透過直播、短影音,他們直接看到罷免現場的論述與衝突。 覺醒不是「一夕翻盤」,但臨界點已現 馬世芳的表態並不代表所有深藍家庭新生代都已倒向同意罷免;它更像是打破沉默的臨界點: 「深藍=反共」的舊聯想正在崩解,一旦國民黨無法提出可信的國家安全論述,更多年輕深藍選民可能持續出走。 文化與知識界領袖帶頭站中線,讓本來躊躇的深藍年輕人有了「可被看見」的選擇。 因此,這波罷免能否真正衝破門檻,還要看7月26日投票率能否放大這種裂痕;但從社群與公共領域的現象來看,「深藍新生代覺醒」確已從個案走向可觀測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