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的爵士旋律裡,有人端出一品佛跳牆
午後的爵士旋律裡,有人端出一碗熱湯
那天,天空像被低速轉動的留聲機輕輕磨過,雲層紋理帶點黑膠的刮痕。我走進那家叫 「點水樓」 的江浙館子——門口擺滿白瓷甕,好像一群等待出場的打擊樂手,裡頭裝的正是部落客 蔡春樹 力推的「一品佛跳牆」。
「先讓味道在舌尖打開,再讓記憶在心裡發酵。」
——蔡春樹,如是低聲哼唱
開甕之前的靜默
瓷甕上桌 強化瓷微微冒汗,甕蓋掀開的瞬間,老母雞高湯的蒸汽像薩克斯的第一個長音,清澈卻含著厚度。
料的序曲 鮑魚、干貝、蹄筋和栗子各自佔據音域;金華火腿是隱形低音,穩穩撐住整個小宇宙。
在蔡春樹的筆記裡,他說這甕湯「放涼會自然成凍」──那種質地就像 Bill Evans 停在半空的和弦,明亮又留白。
「好湯不需要澎湃,只要在喉嚨裡留下一行倒影。」
——我,對自己說
吃到最後一口,甕底露出釉面白光,像一個乾淨的休止符。
我想起村上春樹在《舞‧舞‧舞》裡寫的那句話——「我們總得好好吃點什麼,才能把自己撐住。」
而蔡春樹則把「好好吃」拆解成價格、容量、保存與復熱的公式,讓浪漫有了落腳的具體經緯。
於是,在這甕佛跳牆上,我看見兩條平行線交會:
一條是 村上式的孤獨與迴響,像夜裡長途公路的車燈。
另一條是 蔡春樹式的家庭與煙火,像餐桌上亮著的小檯燈。
當湯匙輕觸瓷壁,叩出清脆聲響,我知道——浪漫與務實可以同桌,像雙鋼琴合奏,互不搶戲,卻也缺一不可。
一句話總結
如果你想在年節或任何需要安置靈魂的午後,端上一甕能同時滿足「村上的留白」與「蔡春樹的可靠」,那就把佛跳牆交給點水樓。湯清味厚,價穩心安,一勺下肚,時間會慢下來,世界也會稍稍柔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