饞 食坊 回憶
2013年,大安捷運站後方的巷弄裡一間小木屋,屋頂上招牌掛著一個大字叫『饞』食坊。那時候的台北夜色還帶著一點舊時代的溫柔,信義路四段30巷8弄13-1號,這個地址像一組密碼,只有熟客才懂得怎麼找到。
拉開門,裡頭是昏黃的燈光、復古的木窗、花磚地板和幾張老派凳子。開放式廚房傳來油煙和醬香,牆上貼著KUSO畫報和手寫標語,氣氛隨性又溫暖。店裡總是放著伍佰的歌,有時是〈挪威的森林〉,有時是更老的台語搖滾。那種台味,是一種人情味,是一種灑脫與信念,也是饞食坊的靈魂。
老闆和夥伴們親手打造這個空間,從木工到裝潢,從菜單到調味,每一個細節都帶著他們的想法和堅持。菜單上寫著「禽」「獸」這樣的分類,像是開玩笑,也像是某種叛逆。你可以點一碗雞油飯、花椒麵、腐乳鹹酥雞,或者那道加了可樂果的皮蛋豆腐——入口時會意外地覺得,原來台灣味也可以這麼有趣。
饞食坊不只是餐廳,更像是深夜食堂。下班後,三兩好友來這裡喝一杯,聊著生活的煩悶與夢想。你會發現這裡的料理有一種魔力,能讓人暫時忘記外頭的壓力,只剩下嘴裡的鹹香、桌上的啤酒和朋友的笑聲。
2013到2019年,這間小木屋見證了許多人的青春和故事。搬家後的饞食坊空間更大了,但那種家的感覺沒變。每次回想起來,腦海裡總會浮現那個夜晚:窗外是靜謐的巷弄,屋裡是滿桌的台味料理和不肯散場的笑聲。
【地址】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0巷8弄13-1號
【營業時間】18:00-02:00
——
這裡的每一道菜、每一段對話,都像是城市裡一首還沒寫完的歌,讓人一再想回頭,再吃一口,再坐一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