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百冬的五味:甜酸鹹苦鮮

我在臺南的午後,遇見龍眼木香的倒影

彷彿又把自己放回《遠方的鼓聲》的場景:外頭車聲淺淺經過,卻像按下了 pause——空氣裡浮著溫暖的焦糖與龍眼木煙氣,牆面掛着手鑿花崗石蔗車,還有甘蔗幼苗從玻璃箱探出嫩綠。這座被古城包覆的小館,像村上旅行筆記裡「不小心走進的爵士酒吧」,略帶神祕,卻叫人鬆弛下來。

忽然想起自己在希臘小島散步的清晨。當時,腳踩碎石路,海風裡有一點點鹹味;而這裡,空氣裡混著龍眼木的淡甜焦香與南國濕熱——兩種截然不同的氣味,卻都讓人意識到:旅程真正的目的或許只是「把自己交給風景」。

「旅行時什麼也不做。不帶電腦去旅行,就像停電。」──村上春樹


旅行。像跑完 10 公里

村上說,從某地帶回家的,多半只有「氣味、聲音與心臟那一下震動」。如果你在臺南的午後走進赤崁糖,聞到龍眼木的煙香、聽見糖粒脆裂的細響,或許會突然明白:旅行不是尋找目的地,而是找到讓自己與世界同步呼吸的頻率。

下一趟路,不妨就從一顆輕輕融化的赤崁糖開始。

在 Murakami 式的「什麼也不做」裡,我隨意繞過擺著蔗車與糖甕,視線被一排褐金色的糖粒吸引。牆上電視裏正播放著:「這是 400 年古法的臺灣甘蔗原糖。」聽起來就像小說裡會出現的神祕配角——默默存在,卻無可取代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街口支付「退場劇本」曝光:台灣電支市場恐迎來最劇烈洗牌

夜色、果香與微醺——紫皇百香果酒的小宇宙

那年夏天遇見河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