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意罷免體現的公民權利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- 7月 22, 2025 罷免權與選舉、創制、複決並列《憲法》第17條的參政權核心,目的在於讓選民在任期中即可「提前收回授權」,避免代議士的權力失控。台灣現行機制設有提議、連署與投票三道門檻,並以「原選區25%投票率+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」防止情緒化濫用。換言之,投下同意票並非單純表態不滿,而是行使經過憲政設計、程序正義完備的 實質問責權。它提醒民選官員:授權並非四年包票,而是必須隨時接受民意檢驗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
街口支付「退場劇本」曝光:台灣電支市場恐迎來最劇烈洗牌 - 7月 13, 2025 街口支付(JKOPay)深陷母公司官司、長年虧損與通路停用風波後,市場再度熱議「若真倒閉會怎樣」的最壞情境。雖然金管會多次強調用戶資金全數信託、短期沒有系統性風險,但業界普遍認為,一旦這家擁有近七百萬帳戶的第二大專營電支被迫退場,台灣電子支付生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震盪。 傳聞為何愈演愈烈 •36 億元股權官司影響信心:母公司「街口金融科技」與泰山企業的訴訟在法院查封資產後,外界擔憂賠償壓力會拖垮資本結構。 •合作通路短暫「停用潮」:momo、PChome、部分餐飲與3C通路先後暫停街口付款,視覺衝擊遠大於實際金流影響。 •淨值逼近監理紅線:連續多年淨損讓公司必須不斷增資,任何資金斷裂都可能踩到《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》要求的資本下限。 倘若退場,市場三大衝擊 1.競爭版圖重排 •約三十萬個線下據點與夜市攤商將尋求替代方案,iPASS MONEY、全支付及已取得電支執照的 LINE Pay 被視為最大受益者。 •市場結構將從「多元混戰」走向三強鼎立,補貼與回饋模式也會同步調整。 2.用戶體驗先震盪後趨穩 •近七百萬帳戶需要重新綁定或被動遷移,短期 KYC 與客服量暴增。 •高比例點數回饋不再,平均消費回饋率可能從 1% 以上滑落到 0.5–0.8%。 •小商家面臨換設備、改收款流程的成本壓力,夜市與路邊攤影響最大。 3.監管門檻勢必上調 • 金管會勢將檢討資本適足、流動性與資訊揭露規範,專營電支未來恐被要求更高最小淨值。 •信託隔離機制一旦順利兌現,將強化外界對台灣 FinTech 監理架構的信任,但也意味著新創進入門檻拉高。 產業後續走向 •回饋戰熄火,生態圈成決勝關鍵:在補貼預算被迫收斂後,如何把支付與交通、旅遊、跨境零售及會員積分深度整合,將成各家電支拉開差距的主戰場。 •跨境合作加速:缺口出現將吸引 Apple Pay、Google Pay、韓日系錢包與在地業者結盟,尤其在日本、東南亞線下場景,預期出現更多 QR Code 互通合作。 •資本與創新更趨審慎:獨立 FinTech 要再獲大型投資,勢必證明能在短期內盈利或快速與集團資源整合。 給用戶與商家的提醒 •資金安全仍受保障:即使街口退場,受信託隔離的儲值金與待撥款依法應可全額返還。 •提前準備替代方案:商家應同時申請至少兩家支付服務,... Read more »
夜色、果香與微醺——紫皇百香果酒的小宇宙 - 7月 05, 2025 暮色落進外埔的溫室,薄霧般的果香在架間遊走。那些垂吊的紫紅果實被月光輕輕撥動,像一排調過絃的鈴鐺,一碰就發出細碎而清亮的聲音。農場主人說,破曉前收穫的百香果帶著最完整的靈魂——酸與甜在薄薄的果皮裡緊緊相擁,連風都不敢太用力吹。 剪下來的八分熟果實被送進釀造室。沒有什麼複雜的配方:果肉、天然酵母、時間,以及一點點像祕密一樣的耐心;150 天,在不鏽鋼槽深處低語發酵。過程中不加一滴香料,也不讓防腐劑靠近——農場堅稱,真正的香氣本就不需要假裝。 打開第一次試酒閥門的瞬間,空氣像被點燃:明亮的熱帶果酸、隱隱的花蜜、還有青草在雨後才有的涼意。一切交疊得剛剛好,像午夜電台裡恰巧播到的一首老歌——熟悉又帶點冒險。 酒體淡金,搖晃杯緣時留下柔軟的光環;入口先是清脆的酸,隨後轉成溫潤的甜,最後在喉間留下幽微的礦石苦韻。有人說那苦味像闖入夢境的裂縫,提醒你別喝得太快,否則會錯過餘韻裡的星光。 我在溫室外的小桌邊試飲,蟬鳴與遠方的貨車聲交錯——一邊是盛夏躁動,一邊是深夜節拍。百香果酒就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:它不催眠,也不張揚,只是靜靜拉開一扇窗,讓你看見熱帶黃昏與清晨露水其實可以同時存在。 農場主人端來第二杯,笑說:「這是把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果香』釀進瓶子裡的味道。」我想起他們那套不施農藥、不用化肥的頑固做法——原來,人對土地的溫柔,也能透過發酵變成一縷持久的香氣。 喝到最後,月亮正好掛在溫室頂端。微醺感像慢板爵士,步伐不疾不徐地跟隨身體。我把耳朵貼近酒杯邊緣,彷彿聽見百香果在發酵時留下的呢喃: 「如果日子太酸,就把時間加進去;等它悄悄變甜,再請夜風來乾杯。」 這就是紫皇百香果酒——一小瓶在體內點亮的南方星,提醒我們:酸與甜,本是一首漫長而浪漫的協奏曲。 Read more »
那年夏天遇見河童 - 6月 03, 2025 2015年那個夏天,我住在京都西洞院的一間老民宿。那裡的清晨總是特別靜謐,空氣裡帶著剛灑過水的石板路氣味。某天一早,我像往常一樣起得很早,背著背包,從民宿小巷走出來,穿過還沒完全甦醒的城市,搭上前往比叡山的電車。 電車緩緩駛離京都,窗外的景色從低矮的町家和便利商店,變成一片片深綠的山林。車廂裡只有零星幾個乘客,大家都安靜地望著窗外,彷彿這趟旅程只屬於自己。抵達山腳下,我轉乘纜車,車廂晃晃悠悠地攀升,玻璃窗外的樹林像一幅不斷流動的畫。 就在纜車轉過一道彎的時候,我忽然瞥見樹林深處有什麼東西晃動。那是一個矮小的身影,皮膚是奇異的綠色,頭頂上長著一對小小的角,臉型圓圓的,眼睛大而明亮。牠站在兩棵樹之間,雙手垂在身側,像是剛從夢裡走出來的河童。牠看著我,神情裡帶著一點好奇,也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感。 那一瞬間,纜車的嗡鳴聲變得遙遠,時間彷彿停滯。我的心跳突然變得很慢,腦海裡浮現出小時候讀過的妖怪繪本,還有那些關於河童的傳說。或許這座山林裡真的住著不屬於人間的生靈,只是在現代城市的喧囂裡,我們早已忘記了如何去發現。 纜車繼續前行,綠色的小矮人很快消失在樹影深處。車廂裡又恢復了安靜,只有陽光斑駁地灑在我的膝蓋上。我靠在車窗邊,心裡卻一直回味著剛才那短暫的相遇。也許旅行的意義就在於此吧——在某個不經意的清晨,當你以為一切都只是日常,卻突然撞見了童年記憶裡的奇蹟。多年以後,每當我想起京都的那個夏天,總會想起比叡山纜車上,那個綠色臉龐、頭上長角的河童矮人,以及那一刻凝結的空氣和靜止的時間。 #京都旅拍 #比叡山延暦寺 #河童 #照片 私は京都・西洞院の古い民宿に滞在している。そこでは早朝の静けさがひときわ際立ち、水を撒いたばかりの石畳の匂いが空気に漂う。ある朝、いつものように早起きした私はバックパックを背負い、民宿の細い路地を抜け、まだ完全に目覚めていない街を通り過ぎて、比叡山行きの電車に乗り込んだ。 電車がゆっくりと京都を離れると、窓外の景色は低い町家やコンビニから、深い緑の山林へと変わっていく。車内にはまばらに乗客がいるだけで、それぞれが静かに窓の外を眺め、この旅があたかも自分だけのもののように思える。山麓に着くと私はケーブルカーに乗り換えた。揺れながら高度を上げる車両のガラス窓の外では、木々が流れる絵のように連なっていた。 カーブを曲がった瞬間、森の奥で何かが揺れるのがふと目... Read mor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