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口同盡——豐原燒炭悲劇的背影

 豐原市區七月初的傍晚仍帶著悶熱,救護車的紅燈在三民路窄巷裡反射出斑駁光影。鎖匠撬開鐵門後,警方與里長沿著老舊木梯走進二樓,炭味混雜焦臭撲面而來。電扇還在轉,客廳正中央的鐵盆裡灰燼未涼,王姓夫妻與三名成年子女倒臥各自房間,死亡時間已過數小時。

 
這五口人原本在街坊眼中再普通不過。六十二歲的父親長年經營軍警用品與生存遊戲配備,店面小而雜,生意隨景氣起伏;母親守著自家透天厝,偶爾在門口澆花,總向鄰居點頭微笑。三個孩子都已成年,最年長的長女三十五歲,曾在親友面前提起「刷卡買金條代購」的投資計畫,聲稱扣除手續費就能賺差價。她把家人一一拉進這門生意,卻在行情急轉直下、金條與貨款雙雙消失後,瞬間背上巨額債務。

 
六月底起,討債人連續兩天上門,一輛轎車與兩部機車被強行拖走,地上粉筆粗糙寫下「取回」二字。鄰居回憶,那幾天王家鐵門緊閉,偶爾聽見屋內低吼似的爭執聲,很快又歸於沈默;父親被看見在超商前抽菸,表情呆滯,好像下一秒就要把自己揉進夜色裡。家人嘗試向地方民代與警方求助,留下「我們被詐騙」的訊息,卻也因羞愧而婉拒友人伸出的援手。

 
七月一日晚間有鄰居聽見門栓「咔」的一聲重響,那大概是王家與外界最後的分界。隔天下午,親友多次撥打電話無人接聽,才報警請鎖匠破門。現場留下四封遺書,唯獨缺少父親筆跡。法醫強調仍需進一步血液與藥物檢驗,以釐清全家是否在共同決議或有人被迫吞下炭煙。

 
專家將此類事件稱為「共生自殺」:債務、羞恥與家庭責任交織,把親人綁成密閉而焦灼的同盟,死亡被想像成唯一出口。然而一氧化碳散去後,社會才意識到另一層缺氧——詐騙防堵與債務諮詢網仍有巨大裂縫,心理求助資源雖然在電話另一端,卻往往被「不好意思」三字堵住。台灣每年仍有逾四千人因自殺身亡,統計之外,多少「差點」的故事只因一次債務糾紛、一句不敢啟齒的求救而擦身而過。

  隔天中午,二女兒的現役軍人丈夫獨自到殯儀館認屍,他低著頭對記者反覆說:「如果早點知道,就能帶她走。」那句話像針戳破冷凝空氣,把整座殯儀館拉回炙熱七月。家屬的痛楚無可度量,但若制度與社區能在危機萌芽時伸出手,也許悲劇就不必以死亡作結。豐原透天厝的門縫仍貼著黑色膠帶,屋內炭灰早成冷塊;然而對倖存社會而言,真正的悶燒才剛開始:我們如何讓下一個陷入絕望的人知道,窗外還有可以呼吸的空氣?

 
若你或身邊親友正受情緒困擾,請撥打衛福部安心專線 1925、生命線 1995 或張老師 1980。傾聽,也許就是把門打開的第一步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街口支付「退場劇本」曝光:台灣電支市場恐迎來最劇烈洗牌

夜色、果香與微醺——紫皇百香果酒的小宇宙

那年夏天遇見河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