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蘭‧口福小吃店──一碗陽春麵的緩慢時光
午後的老庄,陽光像被稀釋過的麥茶,沿著屋簷悄悄淌下。那年我還不過七歲,外公牽著我穿過寧靜的街口,鞋底在碎石路上發出鬆脆的聲響。對街的 口福小吃店 才剛推開木門,暑氣挾著麵湯香一股腦兒穿過門檻——油蔥、豬骨、淡淡醬油,混合在空氣裡,像是鄉下夏日獨有的單聲道配樂。
「來兩碗陽春麵,」外公總是這麼說,語氣像在背誦一段習以為常的祝詞。
老闆娘動作俐落,麵條在滾水裡翻滾,像一群白色小魚翻身後又迅速潛入海底。她只加幾片油蔥酥、一撮青蔥,最後淋上一勺清亮湯頭——沒有多餘的配角,那就是「陽春」的全部。
回到外公家,客廳的圓桌上早已經擺好兩雙竹筷,桌面鋪上早期客家大紅花色的橡膠布。桌中央那壺 冷開水 靜靜冒著細汗——瓷壺外壁凝結的水珠在窗光映照下閃閃發亮,好像藏著一顆夏日的微型星球。
第一口麵滑入口腔,油蔥香與湯頭的甘甜迅速擴散,比火車進站還準時。外公總會放下筷子,先抿一口壺裡的水;那股近乎泉水的清冽被唇齒放大,彷彿整條河流瞬間倒映在他的眼睛裡。然後他微微點頭,好像確認了什麼早就知道卻仍需再次肯定的事——「嗯,味道還在。」
我學著他的樣子,抿了一大口冷開水。水流經舌尖時帶著山林的陰影與稻田的風,恍惚間,整個午后喧鬧都被這透明的液體吸收,只剩屋外蟬鳴在遠方像錄音帶裡的底噪。
那一刻,我第一次明白,簡單其實並不單薄;它是一種靜水長流的力量,能把時間拉得很長,長到足以包住一整座童年的午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