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候預言之夜

 凌晨 1:45。

我把時鐘轉向牆壁,刻意忽視指針在黑暗裡發出的微弱跳動聲——那聲音像一隻悄悄移動的甲殼蟲,提醒我這夜還很長。窗外無風,天空沒有月亮,只有某種深藍色的空白,像一張尚未顯影的相紙。

街道上偶爾掠過一輛計程車,遠處的引擎聲被夜色稀釋成低啞的氣流。司機開著廣播,收音機裡的人聲斷斷續續,談論著「大災難預言」——七月的某個清晨會有海嘯與地震,或許還有裂開的山脈與熄滅的街燈。沒人能證實,也沒人能全然否定;它像一張忘記收回的占卜卡,漂浮在城市上空,逼得所有人都抬頭張望。

我給自己泡了一杯黑咖啡,水溫 92°C,咖啡豆 18 克,萃取時間 27 秒——在這種無可寄託的夜裡,準確的數字多少能帶來安全感。咖啡散發出的苦味像陳年的唱片,旋轉著把記憶裡的雜訊一一刮出。

對街那棟大樓有盞燈整夜未熄。也許有人和我一樣,正坐在桌前等待某種「決定性時刻」。又或許什麼都沒在等,只是純粹睡不著。

1:57。

我想像整座城市的心跳被調成同一個節拍:預言、疑懼、靜默,再循環。即使那些離開大安區、飛往歐洲的有錢人,躲進了厚重的城堡或海邊的別墅,也仍得面對同一片天空的深藍。

手機頻繁跳出訊息——朋友傳來剛剛發佈的新謠言、網絡截圖、還有一句玩笑:「快看,末日倒數計時器只剩 96 小時。」我關掉提醒,讓螢幕暗下去。黑暗裡的沉默像一條看不見的裂縫,把屋子分成「相信」與「不相信」兩個陣營,而我被迫坐在正中央,兩邊都屬於、又都不屬於。

2:23。

我突然想起數年前在河口湖乘船時,船長說過的話:

「人們總以為預言關於未來,其實它更像一面鏡子,照見當下的恐懼。」

那句話在腦海裡迴盪,像一顆丟進深井的石子,久久聽不見落地的聲音。

咖啡杯見底,苦澀在舌尖留下一道細長的影子。我決定再倒半杯熱水,稀釋它,就像人們透過各種方式稀釋恐懼——有人選擇理性地閱讀地震報告,有人刷機票價格,有人靜靜守在夜裡的窗邊。

3:07。

天邊仍未現光。

街角的便利店亮著冷白燈,店員把報紙一疊疊擺正;報紙頭版的空白區域,似乎正等待明天的消息。

我站在窗前,對著仍舊漆黑的天空想像:如果預言真的到來,也許會像老舊唱片忽然跳針,音樂停頓,房間靜止。但此刻,一切仍在運轉——電冰箱的馬達,遠方高架橋上的貨車,還有心臟穩定而固執的頻率。

這夜,很寂靜,很漫長。

我在靜候預言的同時,也靜候清晨第一縷光。

要是光真正升起,或許能證明:並非所有預言都必然應驗,但所有不眠的夜晚,都終將結束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街口支付「退場劇本」曝光:台灣電支市場恐迎來最劇烈洗牌

夜色、果香與微醺——紫皇百香果酒的小宇宙

那年夏天遇見河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