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四張犁的米苔目達人

最近幾週,我開始注意到巷口那家穎食小吃店的變化。原本只是北屯區一處不起眼的角落,專賣手工米苔目,每碗45元,用在來米現做的那種簡單古早味。清晨六點,店裡的燈光就亮起,老闆在後廚蒸籠前忙碌,米漿倒進去,化成晶瑩剔透的條狀,入口Q彈,帶著純正的米香和手工的溫度。我總想描寫這種日常的邊境——不是遙遠的異國,而是自家巷弄裡,那份熟悉卻又因時間而陌生的距離。 起初,這裡只是本地人的秘密。豐樂路上的小店,鄰近陸光公園和洲際棒球場,空氣中偶爾飄來球賽的喧鬧或公園的綠意。但最近,情況變了。越來越多臺中人開車前來,他們從市區或更遠的地方駛來,停在巷口,買一碗熱騰騰的米苔目帶走。或許是因為網路上的分享,或許是口耳相傳,那種不加化學添加的純粹口感,開始吸引人潮。我看著那些車子排隊,覺得這像是一場小小的旅行:人們離開自己的日常,來到這裡,尋找一碗米苔目的慰藉。我常常覺得,旅行不必有明確目的,有時只是因為那份不確定,正是出發的理由。 身為鄰居兼食客,我也帶了不少美食部落客來這裡。他們從臺中各地而來,有的專攻小吃食記,有的熱衷古早味探訪。我們坐在店裡簡樸的桌邊,品嘗那碗45元的米苔目——軟中帶Q,湯頭清澈,沒有多餘的調味,只有米與水的對話。部落客們頻頻點頭,說口味很不錯,甚至超出預期。一位朋友形容它像「都市裡的安心」,另一位則說,這手工堅持讓人想起台灣傳統的延續。我聽著他們的評價,內心湧起一種奇妙的滿足。彷彿我不是在介紹一家店,而是分享一個隱藏的邊境——在北屯這片熟悉土地上,發現他者的視角。 有時,我獨自走進店裡,聽著老闆娘聊天。她說,每天凌晨開始製作,雖然辛苦,但為了讓客人吃到新鮮。那一刻,我覺得自己像村上書中的旅人,在移動中思索生命的細微觸動。巷口的小店,本是我的日常,卻因這些外來者而變得陌生起來。那些開車前來的臺中人、那些部落客的讚嘆,都在提醒我:有些邊境不必遠行,只需在自家巷弄,聽見內心的鼓聲。就像村上所寫,有時候,不確定為什麼要前來,正是前來的理由。 如今,穎食小吃店已不再是隱秘。它成了北屯的一個小小地標,承載著米苔目的米香、部落客的回饋,以及無數短暫旅人的足跡。在這2025年的夏日傍晚,我又走進巷口,點一碗米苔目,感受那份交織的熟悉與新奇。

城市的旅行,豐原站到了!

今天下午,我提早離開臺中市區的辦公室,搭上那班熟悉的火車,往豐原車站而去。火車緩緩駛離月台,窗外景物如舊日膠片般滑過:零星的樓房、綠意斑駁的田野,還有遠方隱約的山影。 旅行不總是為了抵達某處,而是為了那份不確定的前行。我忽然覺得,這趟短暫的歸途,也像是一場微小的旅行——從日常的牢籠中脫身,進入一個略顯陌生的自己。 豐原車站一如往常,熙熙攘攘卻不失寧靜。下車後,我沿著中正路直走,腳步不急不緩。路邊的店舖燈光漸次亮起,空氣中混雜著晚風和隱約的食物香氣。這條路我走過無數次,但今天,它彷彿成了邊境:一邊是兒時的回憶,一邊是當下的我,兩者間的距離像村上筆下那種「自我與他者」的微妙拉扯。 中途,我經過那家百年老店「宝泉」。它的玻璃櫥窗依舊明亮,裡頭陳列著各式和菓子:精緻的包裝、細膩的裝飾,宛如一幅靜止的畫面。寶泉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據時代,第一代在豐原三角街仔賣糕餅,第二代甚至遠赴日本東京創立本舖,製作的大福麻糬和大賞天皇賞的「御丹波」聞名。 小時候,我總是停在這裡,瞪大眼睛看那些和菓子上的花紋和糖霜,它們像魔法般閃耀,彷彿藏著某種秘密。至今,那一幕還清晰地留在腦海裡——不是甜味,而是那份純粹的驚奇,讓我感覺自己 momentarily 脫離了現實,進入了另一個小小的異鄉。 繼續往前,轉向廟東夜市的方向。夜市已開始熱鬧起來,人群如潮水般湧動,攤販的叫賣聲和油煙交織成一曲日常的交響樂。 這裡是豐原的脈動之心,專屬於這塊土地的味道四處瀰漫:肉圓仔湯的蒸氣、肉條的脆響、肉羹的濃郁,還有蚵仔煎的鮮香。村上春樹的旅行文學常強調食物與地方的連結,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是觸碰異地的靈魂。在這些小吃中,我總能找到家鄉的邊界——熟悉卻又因時光而略顯陌生。 其中一家攤位:正老牌肉丸。這是父親的最愛,也是我們家人的共同回憶。老店的招牌有些斑駁,卻透著歲月的韻味。它專賣炸肉丸和貢丸湯,肉丸皮Q彈有嚼勁,內餡夾雜筍丁和豬肉塊,淋上甜鹹的醬汁,吃完還能加一碗免費清湯,變成一碗溫潤的湯品。 父親總說,這裡的肉丸不只是食物,而是時光機的連結——連結年少時光、連結家人。咬一口,那股熱騰騰的滋味湧上心頭,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,和父母一同在夜市裡穿梭。 今晚,我覺得這趟歸途正是如此:不為什麼,只是為了重溫那份模糊的邊境感,在移動中思索生命的細微觸動。 夜市燈火映照著我的身影,遠處的喧鬧逐漸淡去。我想,有些旅行不必遠走高飛...

日本南鳥島深海發現2.3億噸稀土,挑戰全球EV供應鏈格局

日本近期於南鳥島附近的專屬經濟海域深海,發現了規模龐大的稀土及關鍵金屬礦藏,成為國際能源與產業界關注焦點。經2024年最新調查,南鳥島海床蘊藏約2.3億噸錳結核,其中包含約61萬噸鈷與74萬噸鎳。這些金屬不僅是電動車(EV)電池的核心原料,更被認為足以滿足日本未來數十年國內高科技與新能源產業的需求,有望大幅降低對外依賴,強化供應鏈自主性。 開採行動預計於2025年起步,日本政府將率先採用「地球號」等專業深海鑽探船執行初步試驗,每日開採量達數千噸,並在2026年推向商業化。這套技術路線將管道深入5,200至5,700公尺海床,挖取含稀土的泥土與錳結核,並進行提煉。每噸海底泥土估含約2公斤稀土,預計實驗作業持續約三週。整體採礦規劃由日本政府主導,目的在於保障國安、擺脫對外依賴,帶動本地電池及高科技產業鏈發展。 這次發現對全球產業格局具有深遠影響。長期以來,中國掌控全球七成以上稀土出口,日本等國高度依賴進口。若日本能順利完成深海稀土商業化開採,將大幅降低對中國的戰略性依賴,並在電動車、綠能與先進電子等領域形成競爭優勢。穩定的鈷與鎳原料供應,也有助於壓低整體產業成本,推動自主技術升級,加速全球電動車普及。 然而,深海採礦也面臨嚴峻挑戰。首先,相關技術極為複雜且成本高昂,目前全球尚無先進成功範例。其次,深海生態系可能因大規模開採而遭遇不可逆影響,引發外界對生態保護的高度關注。日本政府雖強調逐步與科學審慎評估並行,仍須突破提煉效率、環保標準與國際監督壓力等多重門檻。 南鳥島稀土發現讓日本握有重塑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的重要契機。未來若能克服技術、環保與國際協議等挑戰,日本有望躍升為全球電池與關鍵材料新勢力,進一步穩定自身產業命脈,並影響未來國際能源與科技地緣政治。

智慧驅動未來:AI如何重塑電商參與體驗與價值創造

未來電商網站導入人工智慧(AI)功能帶來用戶參與度與價值活動的深刻變革,這場變革不僅改變消費者購物的互動方式,也徹底重塑了企業營運與行銷策略。 以下針對相關核心趨勢與影響進行專題報導分析: 一、全方位個人化體驗驅動用戶參與 AI最重要的變革力量來自於個人化。先進的AI引擎整合了瀏覽紀錄、購物行為、點擊習慣,以及用戶反饋等多元數據,自動生成符合個人喜好的商品推薦與動態版面調整。消費者每一次點擊、停留甚至滑鼠移動都成為資料來源,使推薦內容精準提升。如同隱形的購物助理,AI可在消費者未說出口之前預測其需求,讓使用者感受到極致貼心的服務,持續回訪並產生黏著度。 https://mailchimp.com/resources/ai-for-ecommerce/ https://aijourn.com/how-artificial-intelligence-enhances-user-experience-in-e-commerce-web-design/ https://papers.ssrn.com/sol3/papers.cfm?abstract_id=5057420 二、即時互動與自動化服務 智慧型聊天機器人與虛擬助理24小時待命,隨時解答疑問、指引用戶,甚至主動提供建議。這些AI助理不再僅是預錄應答,而能記住歷史互動,針對消費者購買路徑給予即時且個人化指引,大幅提升客服效率及用戶解決問題的即時性。消費者經驗不僅更為流暢,也減少等待人為服務的挫折感,提升轉換率。 https://www.bloomreach.com/en/blog/why-ai-is-the-future-of-e-commerce https://www.247commerce.co.uk/ecommerce-insights/industry-insights/how-ai-is-enhancing-customer-engagement-in-e-commerce/ https://www.holdapp.com/blog/ai-in-e-commerce-features 三、互動式產品體驗與視覺搜尋技術 AI結合擴增實境(AR)、視覺搜尋等更多元互動功能。例如,消費者可上傳照片直接搜尋類似商品,或以AR模擬虛擬試穿、家居擺設。這種沉浸式體驗大幅提升用戶參與意願,同時激發更多探索商品的動力,使消...

全球稀土新戰場:中南半島資源潛力與地緣意義全面解析

中南半島稀土與主要礦脈分析 中南半島位於東南亞心臟地帶,包括越南、寮國、柬埔寨、泰國和緬甸。這一帶因地質構造複雜、地層多樣,被譽為全球資源豐富的重要礦產區,尤其在近年全球對高科技產業金屬需求激增下,稀土及多種戰略金屬地位愈加重要。 稀土資源現況 越南與緬甸是中南半島稀土資源的核心國家。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,越南稀土儲量全球排名第二,僅次於中國,主要分布於萊州省、安沛省、老街省等地。2023年越南稀土產量大幅增長,使其躍居全球主要稀土生產國之一,不少國際企業如美國、韓國、日本企業開始投入越南稀土開發。 緬甸同樣重要,2023年緬甸稀土開採量占全球約11%,全球第三。該國稀土礦區多集中在與中國雲南省接壤的克欽邦,如其培(Chipwe)、板瓦(Pangwa)、紹勞(Hsawlaw)等地。值得注意的是,當地礦區部分已被叛軍控制,導致國際供應鏈面臨風險,而出口主要流向中國。 馬來西亞與泰國則是東南亞歷史上的錫礦大國,數量占全球錫儲量的80%左右。馬來西亞近年也重新評估稀土潛力,全國稀土儲量高達1,620萬噸,分布於彭亨、霹靂、吉打、吉蘭丹、登嘉樓各州,不過因地緣與技術因素尚待廣泛開發。 重要礦脈與相關礦產 除了稀土外,中南半島還蘊藏著多種重要金屬與非金屬礦產: •錫:整個中南半島是世界級「東南亞錫礦帶」,集中於緬甸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西部印尼等國,成為中南半島最具代表性的礦脈帶之一。 •銅、金、鋁土礦:寮國是潛力豐富但勘查程度較低的區域,已知主要有銅、金、鉛、鋅、鋁土礦與寶石產地,其中鉛鋅資源分布於南塔省及湄公河沿岸多地,川壙省一帶則有大型鐵礦。 •鈦與鋁土礦:越南除了稀土外,還有大型鋁土礦(約58億噸)及鈦礦(約6億噸),是東南亞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潛在寶庫。 •寶石、鹽岩、鉀鹽等:寮國在占巴塞及波羅芬高原一帶有藍寶石、紫水晶產地;萬象盆地則蘊含大量鹽岩和高品位鉀鹽,工業應用前景廣闊。 區域特色與戰略意義 中南半島資源開發歷來受制於地緣政治、基礎設施落後、技術瓶頸及環保壓力等事件。例如,緬甸因武裝衝突與非法採礦,環境與供應鏈風險明顯增高;越南雖儲量驚人,但產業鏈技術及加工能力仍需海外合作。目前東南亞各國正積極吸引外資進駐,促進高附加值加工產業落地,期望減少對中國的下游依賴,打破全球稀土「一超多強」的局面。 中南半島蘊藏著世界級的稀土、錫、銅、鋁土礦、寶石等資源,...

泰柬衝突升級:明星戰力對決,中俄武器實戰表現與區域新局

2025年夏季,泰國與柬埔寨因邊境爭端爆發嚴重軍事衝突,局勢迅速升溫,成為區域焦點。泰方以現代化裝備展現「明星戰力」,而柬埔寨則倚靠中國及俄羅斯製式武器,雙方軍備實力強弱立判。同時,柬埔寨前總理洪森強硬坐鎮,外界更盛傳越南大軍虎視眈眈,疑似準備南下進軍金邊,情勢錯綜複雜。 泰國軍方部署F-16和JAS-39「鷹獅」等先進戰機,並動用M48、M60主力戰車,以及現代化自走砲與遠程精準火炮,空地一體協同能力強悍。泰軍長年與美軍及周邊盟國深度聯訓,無論電子戰、空優戰或指揮鏈協同,均高於區域平均水平。這些「新世代」裝備與軍事體系,為泰國在此次衝突中奠定壓倒性優勢。 相對地,柬埔寨以中、俄舊型武器為主,包括T-55坦克和BM-21「冰雹」多管火箭,儘管從中國引進新式PLZ-45自走砲,卻因維修、技術及戰場協同不足,難以發揮預期戰力。柬軍BM-21火箭雖火力密集,但缺乏現代化導引與防空掩護,實戰中屢遭泰國F-16精準打擊,損失慘重。這凸顯「老舊裝備數量多但效能有限」的困境,中俄系統在混合作戰環境中難以與西式新型武器匹敵。 火力對比下,泰方無論坦克、火炮、空軍與通訊指揮,都全面壓制柬埔寨。即便柬軍獲中國支援一批新型遠程火箭炮與無人機,也難彌補整體裝備世代與訓練落差。實戰案例顯示,柬方火力雖一度密集反擊,卻被泰軍迅速鎖定與摧毀,凸顯質量與戰術思維才是勝負關鍵。 至於坊間盛傳的「越南大軍逼近金邊」,根據區域情報,目前並無跡象顯示越南部隊大規模壓境。回顧1978-1979年越軍曾閃擊金邊推翻紅色高棉政權,成為歷史經典,如今則僅維持警戒,尚未有明顯大軍行動。越方高層則強調緊盯事態發展,未直接涉入現場衝突,外界渲染「越軍入侵」更多屬歷史隱喻與恐懼心理作祟。 柬埔寨前總理洪森於本輪衝突中高調現身指揮,呼籲全國團結抵抗外來威脅,藉此穩定政局與軍心。然而,硬體與訓練上的代差,讓柬軍即便人數眾多、士氣高昂,仍受制於泰方更強的科技優勢與西式體系整合。 2025年泰柬衝突是一場「新舊武器」與「戰力協同」的較量。泰國憑藉現代化體系和明星裝備在多數層面占據上風;柬方儘管有中俄武器撐場,但面對實戰落差只能苦撐。區域軍力天平明顯傾向泰國,金邊並未出現「越軍壓境」的實質威脅。泰柬衝突現身說法,亦讓「明星戰力」的現實效果與中俄系統在現代戰場的侷限,赤裸呈現在國際社會眼前。

雨中城市的邊境

昨晚,臺中市區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。 雨勢洶湧,雷聲斷斷續續地在夜色裡來回撞擊著。站在窗邊,看著街道上水花四濺的燈光,我忽然想起那張北京故宮大雨的照片。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宮殿,在雨中彷彿掩蓋了一切世俗紛擾,僅剩下雨滴拍打青磚、檐角飛瀉的靜謐與壯闊。 我從沒去過故宮。與其說我憧憬那種恢宏,不如說我只是被照片裡那份雨水中的孤獨吸引。我總覺得,雨讓城市變得柔軟而寬容——就像旅人在陌生國度的大雨中,總可以短暫脫離自己的身份,彷彿走進另一種人生。 昨天的大雨把臺中的車聲、招牌燈、便利店裡的音樂全都洗刷了一遍。巷口熟悉的小吃攤鐵門低垂,雨水在鐵皮屋頂上敲出急促鼓點。我站在屋簷下,聽著雨聲、雷鳴、還有關於遠方的幻想。這一刻,我明明身在故鄉,卻像進入了異鄉。雷聲裡,有種想前行又停步的衝動。倘若只是在臺中這條被大雨打濕的街道上遊走,會有什麼不同嗎? 有些旅行不必遠行,這場大雨,不只沖刷臺中的柏油路,也讓我離開了熟稔的自己,進入一個短暫卻深刻的異地與內心邊境。 臺中與北京昨晚雨量比較 •臺中市區昨晚(7/30)時雨量最高近100毫米、山區更顯著,市區多區有積淹水災情。 •北京市前幾日(七月底連日)遭遇極端暴雨,累積降雨量遠超台中,但30日當晚降雨已明顯減緩,並未有顯著新高。